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之一,广州共有26片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其中海珠区共有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3片(南华西街、洪德巷、龙骧大街)、中国传统村落2处(黄埔村、小洲村)、历史建筑97处、传统风貌建筑81处,并均已纳入了保护对象名录。
近年来,海珠区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加强区内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通过着力保护、活化利用城市中的“旧”建筑等方式,着力打造“新”广州文化品牌、海珠文化名片。
修订《广州市海珠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组成及议事制度》,通过增补区科工商信局和区湿地办作为区名城委成员、规范社会委员参与等举措,扩大区名城委委员范围;增加审议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的内容和调整方案等重要审议议题,扩大了审议职责范围;制定《海珠区建立完整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标本兼治长效机制的责任分工》,通过提高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水准、切实全面保护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逐步实现保护要素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建设中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提前介入和影响评估工作机制、完善日常监督和拆除管理制度、创新保护利用实施路径等,不断的提高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水平。
制定《海珠区对全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传统村落、街区、历史地段以及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做全面大排查的工作方案》,开展海珠区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全面大排查工作。对海珠区97处历史建筑、81处传统风貌建筑所属街道、门牌坐落、建筑编号、公布年份、挂牌情况等信息汇总了一张表,并在海珠地图上标识具置,形成一张图,完成海珠区历史建筑一图、一表的编制工作。
以监督管理为关键点,整改修复有效推进。加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监督和管理,防止擅自破坏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预先保护对象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发生。在对历史建筑做全面排查的过程中发现7处历史建筑部分保护要素被人为改动,目前6处已完成整改,1处正在整改中。
珠江电影制片厂(行政楼旧址)、大干围仓库旧址、城安围船厂旧址(第13、14、15、16号车间和下水滑道)、广州市纺织机械厂旧址(装配车间、木模车间、布配和机械车间、机装车间、铆杆开料车间、退火炉)4处工业遗产列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单,并均得到很好的活化利用。(相关链接:海珠区这些历史建筑上榜!)
其中如大干围仓库旧址,近几年经改造提升,已变身为艺术+运动+临江多功能文创园区,成为广州火热的新地标,吸引了易建联薪火训练营等知名IP在这里汇聚。
同时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诚志堂货仓旧址已活化为幼儿园,打造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样板,极大改善了建筑的生存状态和城市风貌,补全了周边小区幼儿教育服务短板,成为区域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该项目入选为“2019-2020年建筑设计奖”二等奖。
制作《海珠区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手册》《海珠区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知识手册》,详细的介绍了海珠区3片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2处传统村落、97处历史建筑和81处传统风貌建筑的情况及保护要求。组织区规划资源分局及各街道有关工作人员开展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专题培训,通过讲法规、说历史、解案例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底蕴。
下一步,海珠区将持续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坚持合理规划利用、传承发展,坚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逐步提升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科学性,为推动广州焕发经典名城魅力、展现时代花城活力增添海珠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手机站 |
微 信 公 众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