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屋建筑结构,业界历来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钢筋混凝土结构使施工从手工走向机械化,那么钢结构的应用就使得住宅施工转向现代化。
尤其在装配式建筑的三大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钢结构)中,装配式钢结构更是被视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此次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工作要点的明确规划,显然将推动我们国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向高潮发展。
上世纪50年代起,欧洲国家开始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住宅,建立起许多标准化的住宅体系。日本于1968年在“住宅工业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住宅产业化”概念(采用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且住宅用构件和部品大多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并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展装配式住宅。至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预制装配住宅中钢材结构系列比例已多达71%(木材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分别占18%和11%)。
不难发现,装配式住宅的实现以住宅产业化为前提,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融合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钢结构。
我国也于上世纪末开始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研究探索。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加强新型结构技术的开发研究,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轻钢框架结构及其配套的装配式板材。
至2016年,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钢结构建筑中占比仅4%左右,且主要集中于公共建筑领域。随着2016年住宅产业化浪潮的再次来袭,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2月发布的《关于逐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随后国家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也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住宅的钢结构装配化程度较低,当然也昭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集团于2003年最早提出“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其开发出的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如今已成为中国装配式住宅技术的主要代表。
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不仅工业化程度高,而且抗震能力好、建筑品质高、施工周期短,整体而言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高。
与此同时,钢结构住宅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法:其天然的节地(得房率比混凝土结构提高6%-10%)、节水(施工用水比混凝土结构节约25.8%)、节能(单位面积能耗量降低14.6%)、节材(建筑材料利用率可达70%-80%)优势,助其成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
不难发现,发展钢结构住宅对于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及消化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都具备极其重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市场化工作,当前还面临着来自造价和技术方面的双重挑战。
造价是钢结构住宅发展滞缓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国住宅市场以中高层为主,根据2017年3月1日起执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按照装配率(PC率)不同,其估算参考指标在1999元/㎡和2277元/㎡间不等;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的估算参考指标则在2231元/㎡和2559元/㎡间。而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的估算参考指标为2776元/㎡,远高于混凝土结构。
虽然结合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自重轻(单位平米自重减少30%-40%)、地基与基础造价低(与采用传统混凝土结构的基础设计比能节约10%-20%的造价)以及工期短(整体的结构工期能提前1/3左右)等优点,其每平米的综合造价还会降低,但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综合造价高的客观事实,仍然阻碍了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探索脚步。
技术则是钢结构住宅推广的另一难关。当前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和实施工程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在钢结构与外围护系统、管线设备系统、内装系统等的匹配方面还有较多未解难题。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不仅增加了建筑材料和技术体系(如引用BIM技术搭建虚拟设计平台)的升级成本,还意味着额外的研发技术成本。
距离工作要点中“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目标,我们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在国家出台宏观政策推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和经济补贴方案应配套制定:河北省石家庄市《关于快速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的意见》中对钢结构商品房按照100元/㎡予以补贴的做法,便值得复制推广。
另外在住宅装配化的同时,装修工业化也应齐头并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仅仅意味着“住宅结构产业化”,而只有实现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化,才能真正朝“住宅系统产业化”迈进。
当前,装配式钢结构的政策导向、造价和技术水平均已呈现出利好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展现在眼前的将是更为现代化的住宅产业。
手机站 |
微 信 公 众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