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修建物抗几级地震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一辈子,都找不着机会说。”我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一凡24日承受中新社记者正常采访时表明,现在民众对地震的相关常识仍有不清楚的当地。
此前,有新闻媒体报道称“汶川地震后在宝兴县所建8级抗震修建不抵7级地震”,引起了民众关于震区修建反抗规范的评论。
对此,正在灾区展开地震数据勘测的袁一凡表明,修建物的抗震设防规范不是震级,而是烈度。“一个地震只需一个震级,可是不同的地址有不同的烈度。”袁一凡说,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比如在电灯下看书,离灯越近看得越清楚。”
依据现有“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准则,袁一凡以为,地震产生后要答应房子呈现损毁,要正确地看待修建的损坏程度。“就像人的身体,骨架没坏,仅仅手指坏了,身体全体状况仍是好的。”袁一凡给记者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以框架结构的修建为例,只需不是承重墙,要答应它在地震中产生损坏,坏的部分拆了修好就能用了。
“地震是小概率事件,把房子修到像碉堡相同也不切实际,也要考虑建造本钱的问题。”袁一凡说。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院长周荣军表明,烈度不只与震级和间隔有关,还与震源深度密不可分。“震源深度越浅,构成的烈度也就或许越大,对房子的损坏性也就会越大。”
震后第一时间赶往芦山灾区参加房子安全应急评价作业的苗启松,是北京市修建造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他很快乐看到通过地震检测的隔震修建根本无缺,这也是我国隔震技能使用实例第一次饱尝强震查验。
据悉,地震专家们已完成了350个点位的地震烈度状况勘测;而住建部分业已完成了70%左右的房子安全应急评价作业,将为安顿民众和灾后重建供给数据参阅。(中新社芦山4月24日电 记者 徐杨祎)
手机站 |
微 信 公 众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