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电二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与过国家体育场、钓鱼台前门宾馆院落整治修缮工程、首都博物馆东馆、重庆恒大中央广场(G20-1/04 地块)超高层商业综合100万m2)等大型项目设计,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参编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参编《医疗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19D706-2、《UPS 与 EPS 电源装置的设计与安装》15D202-3等国家图集。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三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参与过廊坊精雕数控机场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分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江南院区住院综合楼(应急改造项目)、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等大型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参编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952-2013。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参与过的总医院群体扩建工程、苏州科技城医院、总医院海南分院等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参编《应急隔离设施设计导则》《应急隔离设施设计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规划设计规范》《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托育机构建设标准》《中医院建设标准》《医院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重症监护病房设计标准》等。
哈尔滨建筑大学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始建于1920年。基于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设备基础,1959年,独立建校,扩建成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60年6月与同济大学、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一起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重点高校。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2000年,哈尔滨建筑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学校名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8年的夏天,有人因为和同乡小伙伴相约考到哈尔滨而欢欣雀跃,有人因高考失利踌躇在复读还是接受调剂间而郁郁寡欢,最终,三个青年都相聚在了哈尔滨建筑大学校园的秋天。
98级的自动化专业共78人,分3个班,李战赠1班,焦兴学2班,陈兴忠3班。3个班的大课虽然都在一起上,但由于3人的性格爱好不同,所以交际圈也不大相同,大四毕设前三人仅仅是点头之交。
李战赠是很典型的山东人性情,重情义、爱结交、能张罗事儿。因为当年一起考学到哈尔滨的同乡小伙伴较多,他干脆就把所有在哈求学老乡聚集起来组织活动,还当过一届哈建大菏泽老乡会的会长。
焦兴学性格相对成熟、稳重,给人踏实可靠的印象。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干部,多次组织参与学生活动。2000年恰逢两校合并与80周年校庆,校庆活动由两校学生会独立组织,一同举办。6月7日校庆日当天,他作为哈建大学生代表的一员穿着哈建LOGO的文化衫,到哈工大主校区操场和哈工大学生一同参与了校庆活动。
陈兴忠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基础扎实、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典范,但其性格较为内向,主要活动轨迹就是教室和宿舍,偶尔也会出现在绿茵场上踢一会儿足球。
三人的熟识源于一位长者,当时任职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宋镇江教授,哈建学子都尊称其为先生。宋先生不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学校和企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讲的专业课“建筑供配电系统”1994年获原哈尔滨建筑大学青年教师课堂优秀教学奖;他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于2006、2009、2010年三次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他所主持的项目曾多次获得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和二等奖,所设计的大连市体育馆建筑电气设计还曾获得中国建筑设计金奖;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他桃李满天下,为行业培养出许多的优秀人才,现在都已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如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电气总工程师李蔚、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平等。
大四毕业季,各大设计院照例与保有长期联系的宋先生推荐毕业生,先生一向对自己推荐的学生要求非常高,毕业设计必须由他亲自指导,98级先生选出了6位毕设生(见下方照片),也被同学们戏称为先生98级的嫡传弟子。
大学时期给三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有很多,乔世军老师、丁宝老师、蒋老师等等,但最让他们怀念还是宋先生,不只因为先生是他们的毕设指导老师,帮几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也在生活等多方面给予了他们指引、关怀与帮助,如一位老父亲般对他们的职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工作学习方面,先生做的项目的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如李战赠和陈兴忠分别在跟做哈尔滨会展中心体育场与道里家乐福的电气设计期间,学会了变电所高低压系统及变电所布置;在做漠河邮电局住宅期间,还得到了乔老师、晓东师兄李莹莹师姐等人的帮助与指导,为日后工作积累了项目经验。
除了学习,宋先生还会陪他们一起聊足球、看世界杯比赛,在决赛时,因先生支持的球队与孩子们不同,先生的安静与孩子们的加油和欢呼吵闹声形成鲜明对比,他也只是在赛后笑着埋怨“你们几个小子大喊大叫的时候也不知道照顾一下对方球迷的情绪”。
宋先生也会经常带学生们到学校周边的小馆子和家里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分享一些行业的人和事,孩子们还记得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顿饭也是在先生家里吃的……毕业后,学生们每次去哈尔滨出差,还都会去学校旁边的小餐馆点上一碗酸菜羊肉砂锅追忆过去的点滴。
毕业时,焦兴学与陈兴忠被先生推荐到了中元工作,李战赠则被推荐到了中国院。三位优秀的青年也不负恩师厚望,互帮互助,时常聚在一起进行技术交流,在担当中历练,在奋斗中成长。
00年代他们满怀欣喜与憧憬初入社会,热情地投入到每一个项目中,他们的技术能力与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10年代,他们开始担任专业设计负责人、室/所负责人、项目经理等,责任和工作内容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做技术的同时,大家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发展,李战赠依旧发挥“社牛”本色,在行业协会风生水起;陈兴忠依旧勤奋好学,偏向于技术,担任部门总工,成为了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焦兴学开始转向管理经营,把技术变为技术战略,成为一名出色的复合型人才;如今,他们都已成长为行业翘楚。
李战赠最幸运的事是参与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电气设计,正是由于有在校期间跟宋先生做体育场的设计经验,在工作的第二年(2003年),即被炳华总调入鸟巢设计组。从青岛金卤灯EPS电源转换时间测试开始,跟随团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跟李炳华总和王玉卿总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他尤记得04年那一段时间基本都是后半夜睡觉,最辛苦时三天两夜未曾合眼,以至于现在还能对项目有多少个核心筒,多少个变电所,每个变电所所带范围和负荷如数家珍。
最难忘的经历是2011年为配合集团实施央企“走出去”战略,曾任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电气总负责。从北京转机法兰克福再飞委内瑞拉首都加尔加斯,每段航程都需要耗时十几个小时,以致下飞机后,手脚都不听使唤。因为是第一批人员,当时还没有营地,白天在暴晒的工地办公完,晚上他们就住在骑兵旅的马厩里,隔壁就是战马,难忍的气味、吵杂的声音、寒凉的风都为这次现场设计之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好在最终他们克服了生活和安全上的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焦兴学最深刻的记忆是跟随行业泰斗林维勇老师编写《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能参加国家标准规范的编制,焦兴学内心既兴奋又忐忑,兴奋有机会能近距离得到全国电气同仁敬仰爱戴的行业泰斗们的悉心指导,忐忑则是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刚刚工作不到4年的技术“小白”,所以这段参编的经历他更愿意将其定义为难能可贵的“大师精讲学习班”。历时4年半的编制学习,也让他接触到了王厚余老师等别的行业泰斗,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行业大家学识渊博、技术非常精湛、谦虚至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素养和一生为建筑电气行业发展努力的精神信念。
后排左二:张文才;左四:关象石;右五:丁杰;右四:方磊;右三:黄友根;左一:焦兴学
陈兴忠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七天七夜建成小汤山非典医院现场设计的那段经历。2003年4月,SARS病毒突然发力,迅速在北京蔓延开来,确定诊出的病例每天以百人的速度增加,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床位严重不足,急需建设一所集中治疗管理患者的大型传染病医院。建医院,图纸先行,中元在接到任务后紧急集结团队就奔赴了施工现场。刚毕业没多久的陈兴忠此前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之后的几天里,就像编剧在片场边写剧本边拍电影一样,设计团队边画设计图边施工。受到场地和材料限制,每一段的设计图纸都不同,为了尽快出图,30多人的设计团队几乎是24小时接力画图,比较幸运的是设计人员还有单独的办公和休息场所。而实施工程人员为了赶进度,几千人的施工现场,忙乱而艰苦,没时间盖简易工棚,工人就铺张报纸直接睡在地上,从此这个画面就深深地刻印在了陈兴忠的脑海中,也激励着他日后每一步的前行。
手机站 |
微 信 公 众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