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水平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出席发布会,主要介绍了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水平发展的有关情况,以及保交房、住房保障、城市更新等诸多社会关切领域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
首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了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水平发展的有关情况。
他表示,第一,在住房和房地产方面,住建部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第二,在城市工作方面,住建部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城市功能逐渐完备,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超过25万个,惠及4400多万户、约1.1亿人。
第三,在建筑业发展方面,住建部深化建筑业改革,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努力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贡献。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1.6万亿元,增加值达到8.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吸纳就业超过5000万人。
第一,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深刻领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二是在体系上,以政府为主满足刚性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在制度上,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使用制度,为房地产转型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四是在要素配置上,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第二,建立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新机制。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适应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坚持“先体检、后更新”,体检发现的问题是更新要解决的重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第三,推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坚持标准引领、科技赋能,以改革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建设价格、竣工验收等一揽子基础性制度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
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住建部和有关部门一道,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印发政策文件,指导各地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第二,部署各地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住房发展计划为抓手,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今年2月我部印发了通知后,各地陆续编制并公布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同时开展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
第三,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指导地方选择新的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就约定实行现房销售,结合实践制定配套政策。不少地方已经推出了一批现房销售项目,探索商品房销售制度改革。
第四,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出项目“白名单”制度,以城市为单元、以项目为对象,给予合规项目融资支持,推动企业融资从依赖主体信用向基于项目情况转变。
第五,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房屋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特别说一下房屋,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第六,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我们在立标准、抓样板上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还要在建体系、优服务上下功夫。
在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方面,董建国介绍,为了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住建部会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各地进行了一次“大起底”,全面排查在建已售未交付的商品住房项目,锁定了按照合同约定应该在今年年底前交付的396万套住房,作为保交房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同时,紧锣密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形成政策合力。国家层面,住建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落实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总体方案要求,联合出台政策文件,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政策培训,明确打好保交房攻坚战的工作安排,扩大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审慎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等问题,明确了司法支持举措。地方层面,各城市均已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本市的保交房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交付计划,并结合当地实际,逐个项目拿出处置方案;部分省份还制定了省级保交房攻坚战工作方案,明确攻坚目标和保障措施。
二是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建立了国家、省、城市三级协调机制,推动合乎条件的项目“应进必进”白名单,商业银行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应贷必贷”给予融资支持。目前,商业已经按照审批程序通过了“白名单”项目5300多个,审批贷款金额近1.4万亿元,这些资金正在按照项目的工程进度陆续发放到位,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交付。
三是“一项目一策”做好分类处置。我们指导各地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一审计一法官”处置模式。这一个模式在郑州首先试点探索,将向全国推广。对合乎条件的项目,纳入“白名单”给予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建设交付;对于资不抵债的项目,快速推进项目开发企业破产重组或清算,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清偿的顺位规定,优先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四是推进项目按时保质交付。保交房的目标就是要把符合交付条件的房子交到购房人手中。我们建立了全国保交房信息系统,每套交付任务都做到“一合同一户一身份证号一联系方式”对应,将工作目标落实到户、落实到购房人,交付一套、销号一套。同时,指导各地切实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交付项目具备入住条件,防止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另外,自然资源部也就保交房项目问题出台了配套文件,努力实现保交房项目不动产权证“应发尽发”。
董建国强调,保交房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老百姓交了钱,就应该拿到房。下一步,住建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摆在首要位置,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责任,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全力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
在住房保障工作上,董建国表示,住建部和有关部门一起,加强统筹谋划,指导各地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另一手抓配租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今年前7个月,全国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已经开工和筹集235万套(间),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抓规划编制。保障性住房规划是住房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各地从本地区经济能力、房地产市场状况和各类困难群体住房需求出发,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因地制宜编制保障性住房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把保障性住房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促进实现职住平衡。同时总结推广有关城市的经验做法,建立完整保障对象轮候库,并实行常态化申请受理,准确掌握保障对象的具体需求。
第二,抓制度完善。国家层面已经印发了一系列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政策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住建部正在指导各地,依照国家顶层设计,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紧出台具体的实施建议、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完善保障对象、保障方式、保障标准、分配管理等具体实际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第三,抓项目建设。对列入今年计划建设的项目,落实好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尽早开展配租、配售,让群众早日实现入住。还要加强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做好明后年项目的前期工作,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同时,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积极地推进收购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加快完成收购,及时配租、配售。
第四,抓“好房子”样板。目前,各地已经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开展“好房子”建设,不断的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努力让群众住得健康、住得安全方便。
第五,着力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全力发展绿色建材。随着时下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对住房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住建部也多次表示要让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在发布会上,倪虹表示,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好房子”。归纳起来有四个特征,一是绿色,就是让人们住得健康。二是低碳,就是要为居民省钱,也为社会节能。三是智能,就是让居民用得更方便。四是安全,要让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
至于“好房子”怎么建?倪虹进一步表示,这是个系统工程,是个应用场景,是个新产业,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赛道。主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好房子”要有好标准。要完善“好房子”的标准体系,全方面提高设计、材料、建造、设备和无障碍、适老化、智能化等标准。
第二,“好房子”需要好设计。将引导广大的设计师精心设计好每一栋房子,特别是让每一平方米都能够物尽其用、物有所值。
第三,“好房子”需要好材料。将着力推动的研发应用,全力发展绿色建材,不断的提高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防水、环保等性能。
第四,“好房子”需要好建造。要强化科学技术赋能,推广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新型的建造方式,要像造好汽车一样造出“好房子”。
第五,“好房子”需要好服务。将实施居住服务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
此外,倪虹强调,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把它改造成“好房子”。
在城市更新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表示,2019年以来,我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的老旧小区25.88万个,惠及了4434万户、约1.1亿居民。
秦海翔指出,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机制上,一是要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二是要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建立完整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三是要建立政策协同机制,完善金融、财税、土地等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更新的投融资模式。
在行动上,秦海翔表示,要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重点:
一是继续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力气解决好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今年计划完成好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一批完整社区,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等更新改造。
二是持续推进城市的“里子”工程建设,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今年,力争改造各类老旧管线万公里以上。
三是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各类市政设施,对安全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四是加强城市内涝治理,今年要完成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的易涝积水点整治,同时快速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建立完整城市的水系、排水管网、周边江河湖海及水库的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的防汛能力和安全韧性水平。
城市工作上,秦海翔表示,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确定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阶段,由过去的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的发展方式也由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提升,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下一步举措上,秦海翔表示,要深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改革,建立适应城市高水平发展的新机制。
在规划方面,将适应优化存量、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实际要,健全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设计制度的改革;在建设方面,要研究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创建设运营投融资机制;在治理方面,将强化系统思维,在统筹上下功夫,健全城市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的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服务管理能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此外,住建部还回答了如何让建筑业提质增效,以及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问题。
在建筑业加速提质升级方面,倪虹表示将在改革目标、方法和路径、制度和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做工作。
其中,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将重点打造一支专业敬业的人才队伍。将实施“建设英才”培养计划,创造空间、搭建舞台,成就培养勘察设计大师等领军人才,同时也培养好青年人才,让有志青年在建筑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施展才华,让他们可以脱颖而出。还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现代建筑产业工人,举办技能大赛,评选出一批“武状元”,同时多措并举,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在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上,秦海翔表示,这些年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即构建了系统推进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营造了全社会共同保护传承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良好氛围,开创了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生动局面。做好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长期事业。下一步,将重点抓保护、抓利用、抓监督、抓基础。
手机站 |
微 信 公 众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