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

2024-11-10 行业新闻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习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逐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更新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城乡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地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有机融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让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活化利用。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方面要坚持守护根脉的根本目标,坚持保护第一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激发内生活力。福州三坊七巷在对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文物点、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修旧如旧的基础上,以“文化+文创”为主导,加强业态准入管控与传统业态扶持,吸引54家企业入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景德镇对老街区、老厂区、老里弄和老窑址等实施立体控制和保护,活化利用老作坊、老工厂,修缮形成瓷文化研学体验基地、传统制瓷研学及展示中心,以文化创意赋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了“千年瓷都”的靓丽名片。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让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实施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综合环境提升工程,补齐水、暖、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消除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隐患,留住原居民和“烟火气”,让居民在老城区、老街区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扬州仁丰里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为居民修建厕所、改造厨房,在维护老街巷原始风貌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重点推动以“一水一电一消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整治私搭乱建、私拉乱接、私放乱堆等乱象,有效改善了街区生活环境。南京小西湖探索“微管廊”更新模式,率先敷设安全系数高、维护成本低的地下微型综合管廊,将市政管线有序入廊,实现雨污分流,切实提高片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多元主体参与,共筑保护合力。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种种手段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种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在城市更新中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各方主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合力。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采用“政府支持引导—国企提供存量资产—民企投资运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一同推动片区更新。广州泮塘五约街巷保护更新过程中建立由政府代表、专业方面技术代表、社区社工、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媒体代表等多方组成的“共同缔造”委员会工作机制,实现规划建设多元主体协商,促进社区空间环境共建共治。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物质有形,精神不朽。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城市更新中持续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使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不断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彰显新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楼市正迎来需求“生力军”:100万套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 有望带动1亿平方米市场规模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律协党委政府法律顾问专委会共同举办了城市治理辩论赛,聚焦城市发展症结问题,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汇聚智慧。

  近日,重庆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等13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电瓶车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依托城市更新打造了新地标“砖窑里”,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都砖瓦厂旧址,也是老砖瓦厂的最后一座砖窑,曾为北京市早期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四川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23部门联合发布《四川省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

手机站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移动别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