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解读丨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2024-04-07 行业新闻

  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不仅涉及空间的更新,也包括其中发生的文化事件与活动,物质和非物质状态共同影响着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显现。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不仅是对历史遗存物质形态的保护,也是融合了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环境等,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相结合的整体保护传承。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城市开发建设中粗暴拆除历史古迹的情形已得到有效遏制,加强保护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等各类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正在成为共识。需要看到的是,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重在“保护”而非“保存”,对其肆意破坏或过度开发自然不可取,但将其一封了之、与世隔绝也不可行。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是相对的。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而现实终将成为历史,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整体。以连续、动态的眼光看待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将之与现实社会有效连接起来,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才能让历史文脉真正得到延续。如果只专注于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本体的保护,忽视其内在价值的挖掘和弘扬,忽略其承载的社会关系和所处的空间环境,反倒可能沦为碎片化、孤立式的保护。

  城市更新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城市既有的空间肌理和建筑格局,倘若缺乏对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深刻理解,在做更新方案时片面求新求洋、一味照搬模仿,势必造成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景观色彩等与历史背景和文化脱节,影响城市整体风貌的美学观感。相反,在城市更新中强化对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类建筑的保护性修复与活化利用,注重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文化记忆的有机导入,会让城市更具特色、更有韵味。此外,城市大量历史建筑由于岁月的侵蚀而出现程度不等的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问题,给水排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落后,一些老建筑甚至会出现“住改商”“住改厂”“廉价群租”等超负荷、低价值利用的现象,对居民生活和商业利用的承载力都比较弱。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进行适当改造和利用,显然有利于城市功能品质的整体性提升。

  从经济学上讲,稀缺性是决定价格的重要的因素,越稀缺就会有越高的估值。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也不可再生,无论是从艺术层面、社会层面还是经济层面来看,都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价值。通过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其价值加以转化和变现,将为城市高水平发展增添内生动力。事实上,如巴黎、伦敦等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保存和开发较好的城市,往往也是发展活力突出、现代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我国不少城市也积极整合文化资源要素和经济资源要素,力求借助文化的力量在培育发展动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有的工业遗产建筑化身为艺术与商业深层次地融合的时尚空间,甚至蜕变成新兴业态、新兴起的产业的重要发源地;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则在成功留存原有社会网络和场所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文旅、文博、文创的振兴。

  在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的一座展厅中,一尊佛首双目微闭,笑意盈盈,背后是用数字技术3D打印的模拟天龙山石窟第8窟局部。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的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历经北齐、隋、唐等时期,留下了洞窟25个、造像500余尊。在20世纪上半叶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这里的240余尊造像被盗凿,多数成为国外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

  2014年底,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共同合作实施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他们在10个国家的30多座博物馆,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完成了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实现了大部分流失海外造像的数字化复原。实体与数字相结合的展陈方式,让观众获得了更为完整的文化体验。

  科技为文物保护与修复注入新能量。秦始皇的地下兵团——兵马俑,本是通体彩绘的,但两千多年的埋藏和出土时的环境变化,让它们华彩尽失。为留住兵马俑的“真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德国合作开展秦俑彩绘颜料分析保护合作研究,现已基本解决了这个难题。对那些色彩最为丰富的兵马俑,则与周围的土块一起被移送至现场的实验室,进行更为科学精细的处理。

  文创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让高冷的文物变得时尚有温度。“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妇好鸮尊”宝物巧克力、以“青玉人首蛇身饰”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个个是爆款,风靡全网,博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这里推出的“AR弹幕”服务,让游客在博物院观赏文物的同时,用手机扫描文物打卡,并发送“弹幕”留下感想,实现了与其他打卡游客隔空交流。

  在成都和天府立交,都能够正常的看到太阳神鸟的形象——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围绕着太阳翱翔的,是四只展翅的神鸟。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珍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对于成都人有特殊的意义。太阳神鸟生长于成都、深埋于成都、发掘于成都,已经印刻进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2005年8月,太阳神鸟金饰从两千多件文物中脱颖而出,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10月,它搭载“神六”飞船遨游太空。2021年8月31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发布活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首次亮相的大运会火炬“蓉火”,将太阳神鸟图案置于火炬顶部,迎来世界关注的目光。

  位于中国西南一隅的云南丽江古城,被朋友们称为“阿六叔”的李君兴,也在多年的坚守中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建于1875年的古宅“恒裕公”,是阿六叔一家四代人的家。尽管多次有外地商人登门求购,这座古宅却从未易手,阿六叔还把它打造成恒裕公民居博物馆免费开放。2016年,阿六叔的坚守得到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支持,来自政府的拨款资助和保护修缮让这座百年古宅获得了新生与希望。

  如今在这座古城里,带有丽江元素的文化院落慢慢的变多,曾经因过度商业化而受到诟病的丽江古城提升了文化内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古老技艺世代相传,不仅生动讲述过去的故事,也一丝一缕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在平遥,除了常见的漆器家具、挂屏,还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女士手提包、酒盒、面膜盒。只有真正走进我们正常的生活,非遗才能走得更远。

  茂名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和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有红色革命遗址490多处。去年8月,电白县支部旧址、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谢氏抗战纪念楼、分界粮仓旧址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更加有助于加强茂名文物保护,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薪火。

  近年来,茂名大力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开展革命文物文旅融合工程,打造红色经典景区、精品线路,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在化州市笪桥镇柑村村的广东南路革命化州教育基地、茂南区金塘镇白土村的朱也赤纪念馆,天天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重温革命故事,延续红色精神。在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中,柑村村、白土村也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同时,依托历史文物,如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南皋学舍)、中国电白县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严家祠)、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等,打造成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接待学生和观众50多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亦是一座城市的时代IP。那些极具特色与内涵的历史遗迹,在人们的保护与利用下,成为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时代的浪潮中历久弥新。就如座座苏州园林,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穿越时光,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为城市文明增添了丰厚的底色。

  人们都说苏城园林遍地,比园林更多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思的园林元素和园林所蕴含的生活理念。苏州园林融建筑、文学、书画、戏曲、园艺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历史、文化、艺术与时代功能的叠加,既构成了她厚重的文化肌理,也为她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天然条件。园林与生活的结合,首先就突出了文化遗产的社会属性和公益属性,展现着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整体观与大局观。目前在苏州现有的百余座文化展示馆中,很多都是以苏州园林为文化展品的空间载体,而园林本身又是独具魅力的文化展示元素,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成就。如柴园与苏州教育博物馆、天香小筑与苏州图书馆、忠王府与苏州博物馆等。而成为社区活动中心和现代住宅的实践也不断出现,盛家浜的陶氏花园、常熟的松梅小圃都辟为社区活动场所,供居民休闲游憩,丰富着园林作为街区开放空间的社会价值。

  苏州园林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社会团体、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在国有类型的园林管理单位的示范引领下,慢慢的变多社会团体、个人愿意以多种形式将园林向社会开放,同时积极探索多元投入、多元利用、以园养园等模式,促进园林得到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位于古城大石头巷的南半园,经苏州创元集团投资修复,计划未来打造成文旅融合项目。私家园林墨客园,作为一处可以入住的园林,结合会务、雅集等活动的举办,已然成为平江历史街区的一处热门打卡点。同时,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公众参与也为园林活化注入新的力量。2021年,苏州园林志愿者总社成立,并面向社会招募园林文化宣讲员培训,经过96个学时的线上线下培训,志愿者们已在园林景区的公益讲解、摄影、宣教等重要岗位发挥社会力量。

  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平衡好新与旧、拆与留的关系。由于各类遗产分布广泛、种类非常之多、情况各异,一旦活化利用不当,就非常有可能让“遗产”变“遗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如果缺乏相应的操作规范或者相关制度条文过于繁杂,也会让开发利用者不知所措。有鉴于此,首先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构建一套约束与弹性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来确立保护红线和利用指引。

  一方面是坚守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强化法律和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约束力,确保任何形式的活化利用都建立在合法合规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是聚焦设计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优化制度框架和政务服务,为活化利用创造便利条件。

  在面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时,人作为能动的认识和实践主体,总是要不断调适自身与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将当前的时代精神投射于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上,赋予后者一系列新的衍生价值。例如城墙的初始价值是抵御外侵,经过历史的洗礼后,又会在思想意识层面凝练出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城市精神,在知识技能层面对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工艺等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等。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效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发挥出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功能作用。只有对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加强研究和阐释,不断丰富和拓展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价值结构形态,才能让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充满生机与活力。

  活态遗产的概念近年来被不断提及,其核心表达是强调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从过去到现代的延续性,这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保护传承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认识转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无论是作为物质实体的历史遗存还是传统工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望以不同的活态传承方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可以对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进行微改造,尽可能地留住原有住民,延续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

  可以以文化品牌塑造为突破口,打造高质量的节日民俗文化产品,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还可以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方法,促进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再生,逐步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文明史的国度,所以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背景和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对推动城市的良性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恢复生态环境、提升物质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相互依存。保留着集体记忆及地方的情感,同时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当地文化遗产都比较自发自觉地进行保护,因此,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只有当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通过种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才是地方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途径。

手机站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移动别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