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探索一条古建筑保护的有效途径

2024-01-22 行业新闻

  东阳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蕴藏着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大量分布于城乡的祠堂、厅堂是不同时期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记载着历史的风雨和

  东阳市现有祠堂、厅堂1000多处,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2003年开始,浙江省东阳市房管局鼓励、引导、支持农村祠堂、厅堂修缮活动。先后对辖区的樟村、上朱、方联、八达等32处祠堂进行修缮,在公房管理专项资金中划拨了31万元资助资金,带动了民间维修资金310多万元,维修面积达8410平方米,其中2006年投入修缮资金11.5万元,修缮面积3802平方米。现有110多个祠堂正处在修缮之中。修缮后的祠堂、厅堂低租或免租给当地村(居)集体使用,成为农村文化、娱乐和其他公用事业或老年协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此举受到了所在地村民热烈欢迎,他们都以为,这项工作既加强了对这些公房的管理,又较好地保护了这些古建筑,也帮助村居集体改善了公共活动的环境。

  浙江东阳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蕴藏着丰富的古建筑资源,而大量分布于东阳城乡的祠堂、厅堂,其往往是不同时期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记载着历史的风雨和东阳人民的建筑智慧,有着十分重要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有效保护和合理规划利用这部分建筑,对于传承东阳的建筑文明,推进民居旅游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东阳人自汉代陆续由北方直接或辗转迁入,在这片歌山画水的土地上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着320余个姓氏、数千个村落,大多数村落都有宗庙、厅堂。自唐以来,东阳人在兴学、重教、举士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成为“婺之望县”。许多气势恢宏、富有特色的大宅院相继出现,史载唐代冯宿、冯定宅第冯家楼“朱栏画槛”,南宋乔行简、葛洪等家族盛极一时,南宋以后,民间有“三大宅”、“四名家”、“五府”之说,到明清,卢宅卢氏、巍山赵氏的府第更是蔚为大观……

  先人们勤劳不止建立起来的古老而美丽的家园,形成了一道东阳源远流长可圈可点的人文景观,但跟着时间的推移,当钢筋混凝土结构行将完全取代往昔土木工程时,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就显得很的重要。据调查,明代以前的建筑已基本上绝迹,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也已所剩不多,以古建筑比较集中的祠堂、厅堂为例,东阳现有的祠堂、厅堂,总数在1000个左右,建筑面积在30万平方米左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登记在册的数字已相去甚远。为了切实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一些房屋,2003年以来,东阳市房地产管理局针对这部分国有公房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调研,发现这一些房屋的使用情况和保护情况确实不容乐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这一些房屋的保护,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由于房屋的建筑年代久远,加上解放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基本上处于有人用无人修的状态,加上特殊年代里被作为封资修毁掉,至今这一些房屋 80%以上已破旧不堪,有许多已成为影响周边居民安全的危房,严重的已部分倒塌乃至完全倒塌。在调研中发现,解放初期登记在册的祠堂,到现在还可以使用的已不到一半。从建筑周期上讲,即使是民国时期建造的房屋,到今天也已有六七十年,不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这部分房屋将会以更快的速度灭失掉。

  除了因年代久远灭失外,多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人为的因素,也在造成这些房屋的损坏和减少。解放以来这些房屋大部分由所在地的村(居)集体使用,也有一部分为教育、粮食、食品、供销等部门使用,还有一小部分为周边居民共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拆改房屋结构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拆掉旧房后利用原有的木料,在原地重新建房,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房屋建筑风格。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部门都进行了企业改制,这些国有公房在改制中被作为企业资产低价卖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这些房屋大多为木结构房屋,原来都在各村村民居住的中心地带,而且是许多木结构房屋形成连片的建筑群。改革开放以后村民新建的房屋大多移到老村外围较空旷的地方,在这些老房子里居住的人已经不多,居住的也多数为老弱者,一旦发生火灾,采取消防对策都存在困难。从前些年祠堂灭失的原因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火灾造成的。加强对这些房屋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有,祠堂、厅堂往往和宗族势力联系在一起,而在一个村里,往往是多个宗族混杂居住,在祠堂的使用、维修等问题上,也是容易产生纠纷的地方。近几年来,东阳房管局接待的来信来访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乡村祠堂的使用和维修上的纠纷。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祠堂、厅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价值已逐渐被人们认同和重视。东阳作为建筑之乡,近几年来,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市的古建筑资源,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共识。因此,在思想观念上,已经有一个较好的大环境。从近几年公房管理的实践看,绝大多数人对祠堂是一种古建筑资源这一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如卢宅肃雍堂等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横店集团大规模的移建古建筑的举措,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保护古建筑的积极性。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东阳房管局收到要求修复和保护祠堂、厅堂的信件达300余封。

  第二,农村的建筑布局,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整合,以大会堂作为集体活动中心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集体活动的场所已转移到有一定的文化氛围、比较休闲的祠堂、厅堂,所以,村(居)集体对维修和保护祠堂、厅堂有较高的积极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70%以上的村(居)对修祠堂都有比较强烈的要求。

  第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宗亲观念更为强烈地体现出来,依照盛世修谱的老传统,许多人都非常强烈地希望能在修复祠堂后追根溯源,再一次寻找自己生命的根。为此,他们愿意共同筹集资金,对祠堂进行修缮。还有一些企业家、商人,在赚了钱后,愿意反哺宗亲、反哺社会,在修缮祠堂、厅堂的问题上也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为这部分房屋的保护在物质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这些有利条件下,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在确保房屋国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引导民间修缮活动,既可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可以使修缮活动纳入规范化轨道。但是,必须承认,对这部分房屋的维修、保护量大面广、情况复杂,也存在许多的不利因素。首先,这一些房屋在使用上,村(居)集体和宗族群体往往利益不一致,要维修,有的地方意见很难统一。其次,这一些房屋为古建筑,要保持房屋原有的建筑风格,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农村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差很大,有的地方民间筹措资金轻而易举,有的地方却很难,管理部门又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资金来弥补,这样,有些祠堂虽很有修缮价值,但一时还是难以进行修缮和保护。

  古建筑的保护和合理规划利用,在被国务院命名为建筑之乡的东阳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艰巨的任务。东阳市房地产管理局管理着乡村的祠堂、厅堂这一部分古建筑,是职责所在,也就格外关注这项工作,并着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2003年以来,在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充分挖掘有利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从目前来讲,不失为一条古建筑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是2003年以来,东阳市房地产管理局分期分批对全市的祠堂、厅堂进行了调查摸底,在调查过程中,结合实际进行政策宣传,使祠堂是国有公房的观念深入人心,以有力的措施,制止损坏公房、侵占公房的行为。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查处了损坏公房、侵占公房的事件20余起。

  二是从管理入手,全面加强对祠堂管理,改变几十年来比较松散的管理状态,完整、准确、及时地掌握这部分房屋的情况。实施有效的管理,全面理顺租赁关系,即使是免租使用也要签订租赁合同。明确业主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以保证对公房的有效管理。在以前几十年的时间里,许多乡村公房,使用人在使用时不愿交房租,房屋有纠纷或损坏时,却推到房管部门。租赁关系的建立,较为彻底地改变了这一现象。

  三是加强与镇、乡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形成一个对公房管理的网络。使因公房的使用、维修、安全问题出现的矛盾、纠纷,能在各方的参与下得到妥善解决。

  四是在理顺了产权关系、加强了管理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行了维修保护的尝试:在国有公房的产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民间对公房进行合理规划利用、维修和保护,房管局在公房管理的专项资金中划出少量资金支持维修活动,并对整个维修过程进行监控。近年来,东阳市房地产管理局先后对樟村、上卜宅、上朱、方联、八达等祠堂进行修缮,房管局在专项资金中划拨了近10万元资金带动了民间资金近百万元。维修了5000多平方米建筑。修缮后的祠堂、厅堂以低租或免租给当地村(居)集体使用,成为农村文化、娱乐和其他公用事业或老年协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此举受到了所在地村民热烈欢迎,他们都以为,这项工作既加强了对这些公房的管理,又较好地保护了这些古建筑,同时也帮助村居集体改善了公共活动的环境。

  祠堂、厅堂及古民居,是目前东阳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每座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脉,如果能把这些散落在农村的“珍珠”串起来,让它发光、发亮,不失为东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本,为今后全力发展古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提供物质保证。这几年的工作正是本着这一宗旨,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处在初级的阶段,重点只能放在维修和保护上,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逐步从单纯的保护转变到保用结合、从纯粹的房屋修缮提高到传统空间的保护、拓展和利用上,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观念转变的过程、不停地改进革新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更高的层面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就一定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赋予这些古建筑以新的生命和活力,使它们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新平台。

  围绕的重点同样是节约和集约用地,规划控制建筑用地,保护耕地。(王婷) (责任编辑:王燕) 国家土地总督察孙文盛:18亿亩耕地红线


手机站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移动别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