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启动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为对建成环境的空间组织和形态设计有兴趣的学生展现出一幅“专业皆可+建筑”的场景。
✍ 社科类、医学类、土木类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
✍ 人文类、设计类专业+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文化研究与遗产保护
除了以上4个建筑类专业,2023年该校新增备案的二学位专业还包括土木工程、智能建造2个土木类专业。
众所周知,建筑学、土木工程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不仅领跑全国,也跻身世界前列。只不过近年来受到行业发展影响,相关学科专业在招生和求职市场上普遍遇冷。
有人评价,土木、建筑类专业设置二学位,是该校优势学科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的一次大胆创新,也是一种“专业自救”,为传统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信息平台发布信息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73所高校发布招生信息,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35所。截至6月29日,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集美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保山学院、宝鸡文理学院等6所高校录取结果已公布。
采用“专业+”的方式吸纳其他学科人才加入,能否实现对传统学科专业的“再造”?这一探索最终成效还有待观察。但“二学位”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莫过于,有机会为自己开辟出一条职业发展新路。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恢复了曾在2019年短暂叫停的第二学士学位招生。
《通知》指出,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可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再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根据教育部公历年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名单,2020年~2023年间,已经有187所本科院校,合计增设二学位专业823个。
同济大学是新增二学位备案专业最多的高校,共计34个;其中24个在2023年增设,以工科专业为主(12个),同时覆盖艺术学、文学、理学、法学专业。
其他新增二学位备案专业较多的高校还有中南民族大学(19个)、贵州大学(18个)、江西中医药大学(16个),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均为15个)。
从增设二学位的专业数量上看,英语专业最多,为33个;其后是法学(2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4个)、财务管理(20个),数量均超过20个。
不过对比2020~2021年增设情况,2022~2023年新增二学位中,艺术学、工学类专业占比明显增多,管理学类专业占比减少。
尤其是在2022~2023年新增备案二学位中,更多见到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兴热门专业的身影。
这个趋势也与《通知》中提到的“鼓励高校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重点支持高校在国家急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急技术与管理、电子信息、大数据、互联网空间安全、集成电路、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领域以及高校有能力、有需要举办的专业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要求相契合。
今年,教育部高教司连续第四年发布通知,要求高校持续推进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做好招生工作安排。
除了学信网可查、学生资助、学费等与普通本科无异,即便中途退学也可保留应届生身份等政策优势外,我们通过整理了社交平台上对相关话题的讨论发现,有意愿读“二学位”学生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转专业派”。一些毕业生觉得自身的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于是想通过再读一个热门专业的二学位,让自己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比如“生化环材”专业再读一个计算机类专业。近两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加入“二学位”的队伍中来,或许也能更好满足这部分希望拓展就业领域学生的需求。
二是“考研派”。部分考研失败的毕业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群体,希望能够通过对跨考专业的专业系统学习,增加“二战”成功率的砝码。
三是“考公派”。因为公务员招录中管理类、法学类岗位数量比较多,并且通常都设有专业门槛。所以一些学生会再读一个管理学、法学类的专业,让自己报考公务员时有更多选择。
四是“司法考试派”。自2018年之后,法学类专业成为应届本科生参加司法考试的门槛,所以一些非法学应届生希望能够通过第二学位敲开司法考试的大门。
总之不论出于哪一种选择,有意愿读“二学位”的学生普遍目标非常明确——打破原专业的就业限制,通过再读两年获得更理想的就业机会。
从目前来看,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主要承担着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也乐见于毕业生通过修读“二学位”为自己拓展职业发展路径创造更多可能。
但同时也不能忽略,这类教育重启的一个初衷也包括培养社会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一个方面,似乎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还有潜力可挖。文章开头提到的同济大学优势学科“专业+”的模式也可以让我们关注。如果可行,其他学科专业是否也可复制类似的探索?
另外,从“四年制”变“两年制”,如何确保学生不是利用两年“镀金”,而是学到货真价实的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也是各校制定“二学位”人才教育培训方案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知乎等网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手机站 |
微 信 公 众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