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谈丨可移动房屋:解决租房难题的另类方案

  最近一段时间,一线城市部分长租公寓租金大面积上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关各方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媒体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报道;监管部门开始介入。尽管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有一个事实似乎各方都较为认同:核心城区可供出租的房源比较紧张,租房市场的供求不够平衡。

  其实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不难理解。住房与其它商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其需求的满足有明显的区域限制。在租房市场上谈供求不能只讲总量,更需要讲供求之间在区域分布上是否相互匹配,否则,即便总量均衡也不能够确保供求之间不存在矛盾。比如,某个深圳人,他在福田上班,那么宝安、龙岗或盐田可出租的房子再多、租金再便宜,对他来说意义都不大,因为距离太远。他如果要租房优先还是会选择福田或其周边较近的区域,哪怕房租贵一些、条件差一些,或者面积小一些,也都会接受,因为住得近各方面会方便很多。这就是住房需求区域限制性特征。

  住房需求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核心城区可出租住房会一直处在一种相对稀缺的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更愿意在核心城区工作,该区域上班人员会较为密集,而且年年都会有一些后来者加入,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该区域租房需求会一直比较旺盛;另一方面,该区域的土地开发大多数都已完毕,今后很难有增量房源投入市场。至于老城区或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一般来说,只会提升住房的品质、改善其旁边的环境,并不会带来多少新增房源;如果将其改造成购物中心等商业体的话,还会使原有的房源减少。因此,核心城区租房市场处于紧平衡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完全正常的。实际上,一线城市有不少核心城区的上班族都是选择距离比较远的其它区域的房子来解决租住问题的。

  核心城区可供出租的房子真的没有很好的方法增加了吗?我的回答是:并非如此,实际上办法还是有的。只不过这种办法以传统的眼光来看显得比较另类而已。

  关注城市建设的人都显而易见:每一个施工工地都会有一个围墙,围墙里面常常矗立着几排两三层楼高的简易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主要用途是,让实施工程人员在施工期间临时居住。早期这种建筑物都很简陋,通常被人们称为“铁皮屋”或“工棚”,后来经过一直在升级,其质量和配套设施都慢慢的变好,现如今更是变得“高大上”起来:不仅有水有电有厕所,并且还有洗衣房、淋浴间,有些甚至还有公共活动室。整个建筑干净、整洁、明亮,通风和隔热能力都很好。人住在里面,整体感觉比住在城中村的房子要好多了。

  这类建筑现在叫可移动房屋,也可称为组合房屋、活动房屋等,专业一点的叫法则为模块化房屋或模块化建筑。其特点是房屋可定制、可移动、组装简单、节能环保、安全宜居,此外,还能够准确的通过地块的大小和居住的需要自由选择其占地面积和楼层高度。搭建这种房屋不需要永久地块,哪里有地块在闲置哪里就能找到它们的立身之处,它们一旦立起来,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少数的临时住房出现了,一些人员的居住问题就会有了着落。

  众所周知,任何城市都有一些或大或小处于闲置状态的地块。如果这些地块都能用来搭建可移动房屋,那么不仅荒草疯长、蚊虫滋生、垃圾遍地等各种有损市容市貌的现象不可能会出现,而且还可以相应地增加该区域可供出租的房源,以缓解租房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

  临时地块只能阶段性占用,它们迟早都要被收回。不过这并没关系,因为大量阶段性占用集合在一起,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在某个时段总会有一批可移动房屋可矗立于这个城市。这就象公共汽车,虽然乘客一直有上有下,但只要不到终点站,车上就总会保有少数的乘客。可移动房屋就个体而言,搭建在某一地块的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存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就整体而言,它们在一个城市却可以一直存续下去。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作为一种新型的房源,可移动房屋会从始至终保持一定的规模。

  以我家小区前面的公用地块为例。当我2000年入住小区时,该地块就在闲置。因为长期无人打理,那里长满了野草。“三无人员”趁机入驻,开始时只是在里面种菜,后来竟然发展到偷偷养了几头猪。因为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而遭人投诉,有关部门介入后,将该地块出租给某私营企业开了几个足球场。随后很多年,这一个地区便成了市区足球爱好者的共同乐园:几个足球场每天晚上都满场,周末更是从早到晚不闲着。几年前,政府要根据规划在此兴建大楼,足球场被取谛。众多市民和本地媒体抗争了好一阵子,未能成功。足球场没有了,不过大楼最终也没盖成。随后,该地块被一分为三:一块被旁边的儿童医院借用做了临时停车场;一块被地铁公司征用为临时加工场地;第三块地也被地铁公司占用了,在上面搭建了4栋两层的可移动房屋。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18年多了,该地块始终没被正式使用。如果把它们全都用来搭建可移动房屋,那么,就有一两千人的居住问题能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房源!整个深圳市像这样闲置的地块非常多,如果有选择地利用一些搭建可移动房屋,那么其住房供应数量一定是非常可观的。

  可移动房屋出租给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呢?我认为出租给年轻单身人员最合适。主要理由是:一、年轻单身人员个人财产比较少,易于搬迁,而可移动房屋等地块到期后就要被移走,因此两者较为合拍。二、年轻单身人员对居住的要求相对简单,一般都是越方便越好。可移动房屋大多数都是在核心城区见缝插针地搭建,可以最大限度地靠近工作区位,这就非常符合年轻单身人员的要求。三、年轻单身人员往往三五年就会变换工作单位,他们并不是特别需要在某个地方固定居住下来,可移动房屋的临时性质正好与此相匹配。

  就可移动房屋的制造来说,目前国际上相关技术已相当成熟,在欧美与日本市场其发展规模以及行业集中度都已达到较高水准。国内可移动房屋也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其抗震性强、节能性好、造价低廉、安装快捷等优势,使得各大景区、加油站、建筑施工工地等对其青睐有加,快速推广可移动房屋已经是本世纪新材料和建筑领域的一大亮点。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可移动房屋大多为两三层,可实际上几十层的可移动房屋在国外也并不鲜见,而我国已经有企业在这方面拥有了非常强的技术和能力。去年,我和同事一起到上市公司中集集团参观,该公司以生产集装箱著名,是世界集装箱行业老大。据公司管理人员介绍,由集装箱延伸而来的模块化建筑即可移动房屋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营业务之一。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推广,中集至今为止已为英国、欧洲、澳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建造了逾百万平方米的模块化建筑。一手消息是,它们将在雄安搭建6栋企业办公楼和酒店式公寓模块化建筑。该建筑总面积约为2.75万平方米,从建筑模块的深化设计到制造供应,再从运输到主体吊装工作前后仅需要70天时间。有关人员表示,中集乐高式快速搭建的建筑模块,具有可循环使用和可拆卸的特点,不但可以满足新区前期建设阶段各界人士的居住、办公和商业需求,更可随着雄安新区市政建设规划的加强完善而进行“搬运移动”。实际上,我们那天在公司参观时大家身处的大楼就是模块化搭建的,必要时公司可完全把这栋大楼挪到别的地方。这方面万科也有成型的技术和成功的建筑案例。

  从上面这个例子能够准确的看出,可移动房屋在我国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随着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一直在变化,未来它们一定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我国租房市场可完全成为它们大显身手的空间所在。

  用闲置地块搭建可移动房屋,以解决年轻单身人员临时性住房需求,看似很另类,但若能够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还是可行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考虑一下这一设想。如果真的能施行,那对于面对高房租而倍感无奈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做了一桩大好事。我期待着此美梦最终能够成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手机站

半岛在线登录官网

移动别墅房